水利部: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出现首次回升,将监控取水总量和水位变化

时间 • 2025-11-12 16:29:30
水位
地下水
水利部
华北地区

《地下水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日前印发。11月2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水利部政法司司长张祥伟表示,下一步,水利部门将认真落实《条例》的有关规定和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要求,切实落实“双控”制度,加强监测计量。强化监管执法,开展取用地下水综合整治和专项执法。

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在吹风会上提到,目前,全国21个省区市存在不同程度的超采问题,个别地区甚至存在开采深层地下水问题。地下水超采区总面积达28.7万平方公里,年均超采量158亿立方米,其中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最为严重。超采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含水层疏干、水源枯竭,引发地面沉降、河湖萎缩、海水入侵、生态退化等问题。

针对华北地区严重的地下水超采问题,水利部政法司司长张祥伟表示,华北地区是我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为了治理好这个地区的地下水超采问题,从2019年以来,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以京津冀为重点,实施了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这个治理区涉及11个地级市,149个县级行政区,治理面积8.7万平方公里。治理措施可以归结为两个字,就是“减”和“增”。“减”主要是限制地下水开采。尽管华北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节水水平在我国相对较高,但是还有潜力,所以要挖潜;另外,要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耗水产业,包括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实行禁采限采,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增”主要是开源。包括南水北调调来的水,还有当地非常规水的利用,对河湖生态补水,再回补地下水。

张祥伟介绍,通过这几年实施情况,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出现了首次回升。去年年底,浅层地下水的水位平均上升了0.23米,河北上升了0.24米,北京上升了0.23米,天津上升了0.18米。从浅层来看,回升的面积大概占了24.3%,地下水水位稳住了,没有再下降的面积大概占了58.2%。从深层来看,平均回升了1.34米,水位回升的面积大概占了59.5%,水位稳定的面积占了26.3%。地下水持续下降的态势得到了初步的遏制。

据悉,同时,华北地区河湖有水河段增加,地下水回补效果明显。2019年~2020年,累计生态补水79.1亿立方米,入渗率大概是38.8%。从去年开始,治理区补水的河湖,有水河长达到1873公里,为补水前的2.06倍,水面达到了700多平方公里。其中滹沱河、七里河等5条河流全线贯通,干涸断流40年的滹沱河重现生机。通过生态补水,这些补水河段周边10公里范围的浅层地下水,平均回升0.42米,河湖补水会影响15公里左右的范围。

张祥伟表示,《条例》对治理地下水超采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下一步,水利部门将认真落实《条例》的有关规定和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要求,重点抓好几方面工作。

一是切实落实“双控”制度,加强监测计量。监测方面,监测站网还需要加密;计量方面,要强化取用水户的计量监控,严密监控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的变化。

二是强化监管执法,开展取用地下水综合整治和专项执法。今年通过京津冀水资源专项执法行动,查处了381起非法取水案件。《条例》实施以后,水利部门还要进一步加大水资源专项整治和专项执法。

三是做好“减”和“增”的工作,深入开展节水、产业结构调整、水源置换、生态补水等工作,推动华北地区地下水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红星新闻记者吴阳北京报道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