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六中全会|廉政专家谈全面从严治党: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是当前腐败发生的典型规律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
《决议》中对加强党的建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行了怎样的总结和回顾?为此,红星新闻记者专访广州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董石桃进行详细解读。
▲董石桃
“八项规定”的坚决有效推行
重塑了党风政风,也推动社会风气改变
红星新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此重大背景下,将“全面从严治党”上升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之一,有怎样的特殊意义?
董石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目标,是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有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必须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这种大团结,这种凝聚力,其政治前提就是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在新征程上,我们还将面临很多新困难、新挑战、新考验和新风险,要成功战胜这些困难挑战,有效应对这些考验风险,同样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只有通过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才能够顺利实现既定的目标。
红星新闻: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采取的哪些举措、引起哪些变化令您印象深刻?
董石桃:印象最深的是“八项规定”,海外学者对“八项规定”的良好治理成效有个总结叫“八项规定改变中国”。中国古话讲“风起于青萍之末”,风气问题往往是造成腐败问题的根源,风气不正,对正式制度施行的阻碍和破坏也最大。
风气往往短时间难以改变,但是“八项规定”的坚决有效推行,可谓“四两拨千斤”,配合一系列抓作风的措施,使得作风建设在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发挥着前所未有的威力,重塑了党风政风,也推动社会风气改变,这为治国理政正式制度的推行和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意义非常深远。
必须对“七个有之”保持高度警惕
切实增强防范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
红星新闻:《决议》中提到“七个有之”,称其“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和威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引起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强烈不满和义愤”,对此您如何理解和看待?
董石桃:《决议》提到的“七个有之”是,特别是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贪腐程度触目惊心。
“七个有之”本质上是政治问题,政治问题要从政治上认识和解决。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容不得半点含糊和懈怠。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对“七个有之”保持高度警惕,深刻认识其严重危害,切实增强防范和遏制“七个有之”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
红星新闻:《决议》提到“党聚焦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查处周永康、薄熙来、孙政才、令计划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在您看来,党中央为何如此重视查处这类腐败问题?它有哪些重大危害?
董石桃: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是当前腐败发生的典型规律和特征,也是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重要原因。对于推进从严治党来讲,这类腐败案件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致命性的。1991年,拥有近2000万党员的苏共在既无天灾又无人祸的情况下走向亡党丧国的地步,留下的教训非常深刻。“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目的就是要在党的建设上避免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
政法系统腐败危及公平正义底线
对国家和社会治理危害格外严重
红星新闻:如今正开展的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也写入《决议》当中。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来,哪些现象引起您的关注?在您看来,这项部署有怎样深远的考虑?
董石桃:政法机关掌握并行使司法权和治安行政管理权,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正义起着决定性作用,政法系统腐败将危及公平正义的底线,对国家和社会治理危害格外严重。
许多政法腐败案件往往牵扯到公、检、法、司多个环节、多个部门的干警乱作为、不作为,甚至帮犯罪嫌疑人出谋划策,作伪证,枉法裁判,意图使犯罪分子逃避应有惩罚,涉案干警相互勾结丧失立场,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往往出现一案带出数人,一人带出数案的政法队伍腐败现象。政法腐败导致国家机器惩不了恶、扬不了善。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政法机关和政法队伍中的腐败现象,还不仅仅是一个利益问题,很多都涉及人权、人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也写入《决议》当中,对于始终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持续加强政法队伍政治建设,确保执法司法权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人手中意义重大;对于构建全覆盖的责任制度和监督制度,不断完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各种监督协调贯通,形成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具有重要意义。
红星新闻记者高鑫
编辑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