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生态带动3684万个就业机会,全职人员占比升至51.7%
4月22日,中国信通院发布基于微信平台的《数字化就业新职业新岗位报告》。报告显示,由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微信支付、企业微信等共同构成的微信生态,在2020年衍生就业机会3684万个,同比增长24.4%。
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员从“副业”变“主业”,在2020年微信平台生态就业中,全职人员占比51.7%,较2019年上升近10个百分点。
新工种不断涌现
微信生态带动3684万个就业机会
数字化的迅猛发展带来数字化就业的快速崛起,也催生一批又一批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新职业、新岗位。
从涌现的新工种看,自2019年以来,人社部已发布了4批共56个新职业。今年3月,人社部又联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8个新职业信息,数字新生态岗位爆发态势显著。
据报告,2020年微信生态衍生的就业机会达到3684万个,同比增长24.4%。
其中,小程序开发、产品、运营等工作机会超过780万个,同比增长45.6%;2020年初新上线的微信视频号也在视频拍摄、直播带货等方面产生了超百万个就业机会。
另外,在微信生态中,小程序、企业微信、微信支付等产品目前均形成一定规模的、较为规范的服务商体系。据调研测算,2020年小程序、企业微信、微信支付等服务商共带动290万就业机会。
小程序运营者向中西部迁移
二三线及以下城市的运营者分布比例高
数字化发展突破地域限制、空间限制的优势愈发凸显,中西部的成都、西安、重庆等都聚集了较多的小程序和公众号运营者。
在18-34岁个人运营者占比“TOP10”的省份中,6个属于西部省份。
同时,虚拟成果交付的形式也使众多内容创作者、程序开发员等可以自主选择工作城市。
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与2019年相比,微信小程序运营者向中西部迁移。东部地区占比下降7.2%,中部、西部地区占比分别上升4.5%和3.5%。
与此同时,微信小程序及视频号运营者在二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分布比例显著高于一线城市,尤其是视频号运营者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分布比例达42.1%。
而微信生态服务商下沉程度更为显著,如微信支付服务商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分布比例达50.6%。
更多人“副业”转“主业”
本科以下学历的运营者占比近一半
数字化正催生“平台型就业”、“生态圈就业”不断发展,并激发新领域就业及“斜杠青年”、“两栖青年”等年轻新势力,数字生态就业门槛逐步放宽,平台用工模式不断成熟,吸引越来越多的就业者“副业”转“主业”。
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微信平台生态就业中,全职人员占比51.7%,较2019年上升近10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人员“副业”变“主业”,全职投入数字生态就业,微经济逐渐成为稳定就业形势、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一个新赛道。
在数字生态能力和数字化工具的帮助下,就业门槛逐步放宽,向低学历人群扩散,专业知识与数字技能方面相对欠缺的人群也能快速学习并投身数字生态就业。
数据显示,2020年微信小程序个人运营者本科以下学历就业者占比达47%,微信视频号个人运营者本科以下学历占比达到46.8%。
此外,有调查显示,2020年微信小程序、公众平台、视频号均有超过60%的主体雇佣了应届毕业生。
未来,以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微信支付、企业微信等构成的微信生态将持续助力数字化全面发展,推动其走向包容普惠,让更多普通劳动者和生产者共享平台发展红利,为“稳就业”带来更多可能。
红星新闻记者杨佩雯
责编任志江编辑杨程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