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端午节不能“快乐”?必须快乐!|农视点

时间 • 2025-08-05 00:13:07
安康
快乐
不能
端午
节日

今天是端午节,祝大家端午节快乐!您是不是有个疑问:端午节是纪念屈原因遭受排挤打压投江自尽的,这么沉重的事情怎么能快乐?要祝福是不是只能说端午祥瑞、端午安康?其实并不是,甚至屈原本人都曾经过端午节!

农视网

,赞51

在古代,并没有我们如今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人工降雨等手段保障收获,只能看天吃饭。为了活下去,古人总结节气物候及生活经验,形成了以历法、季节为核心的节日文化,农历五月初五正是节日之一。在先秦人眼里,五月与恶、毒、死紧密相关,这并不是封建迷信。端午节前后,北方蚊蝇开始出现,南方蛇、蝎子之类的也开始活动了,一旦被不知名的生物咬上一口,感染了病毒,在医疗不发达的古代,很可能会小命不保。巧合的是,五月也是药草效力最强的时候,人们采药、用药、泡“兰汤”,刚好就有祛病除邪的作用,这就是端午习俗采草药、赶药市、挂艾草等等习俗的来历。

既然最开始的端午节跟屈原没关系,是谁把端午吃粽子和屈原联系到一起的呢?这里就要提到南朝梁吴均写的志怪小说《续齐谐记》了。小说里提到,屈原投江后,楚国人甚是哀痛,每年此时,人们都要把米放到竹筒里,然后把竹筒扔进水里祭奠他。屈原投江300年后的一天,长沙人欧回遇到一位自称屈原的人对他说:“你们用竹筒粽子祭祀我很好,但是,江里面总有蛟龙会偷吃粽子。希望你们以后祭祀我的时候,可以把楝叶塞在上面,然后用五色绳绑上,蛟龙就不来吃了。”就这样,随着时间推移,纪念屈原逐渐成为端午节俗中最重要的内容,甚至是端午节俗的唯一起源了。

前两年,一到端午节,身边还会有人纠正,不能说端午节快乐。端午节不能祝“快乐”的说法,到底是从哪来的呢?经查证,大概10多年前,有一个自媒体发布了号称“非遗专家杨某某教授”的介绍,说“端午是个悲伤的日子,因为屈原、伍子胥、曹娥都投了江,所以这一天只能说安康,不能说快乐”。

但是,这个“非遗专家杨某某教授”竟然查无此人!相反,“查有此人”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田兆元等专家学者都曾通过社交平台或官方媒体发声,指责“端午节只能祝安康不能祝快乐”的说法其实并不正确!在文献里也没有说古人在端午节只祝安康不祝快乐,比如唐玄宗在《端午三殿宴群臣并序》写到:“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极乐”,就表达了节日里朝堂之上的欢愉氛围。其实快乐与追怀先人并不矛盾,况且很多节日走到今天,已经有了现代内涵,相信屈原老人家也应该能理解并且乐见我们快乐!

粽子有咸有甜,龙舟有长有短,香囊或方或圆,祝大家端午安康又快乐!话说回来,能放假的节日,我们为啥不快乐?

农视网

,赞51

农视点述评员|张思逸

责编|赵宁宁

剪辑|王梦迪

主编|杨公元

监审|宋锦峰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温度融化数字,用视角剖析现实,让每一声叹息都被听见,每一份坚守都有回响。《农视点》,看懂生活褶皱里的光——这里没有宏大叙事,只有与你血脉相连、与时代共振的民生力量。

《农视点》属中央新闻网站农视网原创栏目

版权归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