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袁老,精神永在

时间 • 2025-08-04 22:48:57
公斤
水稻
研究
杂交
中国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世界上第一位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几十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你们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饥荒,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袁隆平曾在采访里,提到自己研究水稻的初心。

立志学农,“孕育”出杂交水稻

时间拨回到1949年,袁隆平考入了相辉学院农学系,1953年8月,袁隆平大学毕业,服从全国统一分配,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同年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

△袁隆平的大学毕业证书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看到有人因为饥饿倒在路边、田埂边和桥底下,袁隆平被这些景象深深刺痛了,立志用农业科学战胜饥饿。

1960年7月,袁隆平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质。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他推论该为天然杂交水稻。随后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尝试产生杂交品种。他知道,水稻天然杂交只有千分之一的可能性。不过,一旦杂交成功产量也许会倍增。

6年后,袁隆平发表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刊登在中国科学院主编的《科学通报》半月刊第17卷第4期上。

△论文手稿

在当时,根据遗传学经典理论及国际普遍观点,水稻是花器很小的自花授粉作物,并无杂种优势。

袁隆平先生论文的结论,让人颇为震惊。但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自己在田间的实际研究探索,他坚持认为:经多代自交提纯的水稻品种,应该能产生杂种优势。他甚至大胆预测,通过进一步选育,有望找到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实现三系配套,使利用杂交水稻第一代优势成为可能,并将给水稻带来大幅增产。

就这样一个“叛逆”的结论,直到今日,世界杂交水稻的研究进展,都仍充分印证了它的正确性。

这一成果,也为其他作物的杂种优势利用作出了杰出贡献。

“袁先生的这篇论文,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性工作,指明了杂交水稻育种发展的战略方向。他的前瞻性研究与思考,对后来全国杂交水稻育种和发展的协作攻关,具永恒的指导性。”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说。

引领世界水稻乃至作物科学研究

袁隆平的敏锐洞察力、超强组织力和坚定执行力,也让人望尘莫及。

1971年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研究协作组,袁隆平调省农业科学院杂交稻研究协作组工作,并找到雄性不育系。

2年后,袁隆平在苏州召开的水稻科研会议上发表了《利用“野稗”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已经配套,产量在原来基础上增产一倍有余。

1976年,袁隆平育成的三系杂交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稻平均增产20%,为解决中国粮食问题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前后不到六年时间,袁隆平育成的三系杂交稻成为了国际上都尤为震惊的杂交水稻育种“中国速度”。

1986年,袁隆平正式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战略:由三系法向两系法,再到一系法,在程序上朝着由繁到简但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经过9年努力,两系法获得成功!

随着中国水稻研究连续取得突破性进展,2017年2月,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植物》杂志发表文章称,中国的植物生物学研究已经确立了在全球的卓越地位。特别是水稻生物学、遗传学和群体基因组学研究已经引领世界水稻乃至作物科学研究,可谓“中国的复兴”。

2019年9月29日,袁隆平获得共和国勋章。

颁奖词这样描述袁隆平: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袁隆平的三个梦想

袁隆平曾有三个与水稻相关的梦想:

第一是水稻亩产超过1000公斤,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袁隆平团队开始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大面积示范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目标。

2021年5月9日,三亚早造水稻测产取得亩产1004.83公斤的成绩。这是袁隆平团队全国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项目丰收。

这对实现我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和确保“中国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里”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是让杂交水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解决人类饥荒做出贡献

在袁隆平及其团队的努力下,中国杂交水稻早已走出了国门。

亚洲、非洲、“一带一路”沿线,杂交水稻已在40多个国家成功示范,并在10多个国家大面积推广。

2017年8月23日,马达加斯加农牧渔业部植保司司长萨乎里专程来到长沙探望袁隆平,给他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张印有杂交水稻的面值2万阿里马达加斯加币。

萨乎里向袁隆平介绍道,水稻是马达加斯加人民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中国的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马达加斯加人民基本已经摆脱了饥饿。“为了感谢您,我们特地选择水稻作新版货币图案”。

第三是希望在我国的盐碱地上种出高产水稻

2020年,由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和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合作试验种植的耐盐水稻在江苏如东栟茶方凌垦区进行测产,经专家团队对3块各1亩左右稻田机收实测,“超优千号”耐盐水稻的平均亩产量达到802.9公斤,专家表示,这个产量创下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

袁隆平的三个梦想均超额完成。

但老人仍不满意,他的远期目标定为了双季稻亩产2000公斤。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

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

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

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谢谢袁老,一路走好!

来源|新华社、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

编辑|康轩山

主编|蒋琳监审|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