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农”创新 力推更多精品
聚焦“三农”创新力推更多精品——第四届中国农民电影节“三农影视创新研讨会”举行
9月27日,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农村电影工作委员会承办的“三农题材电影创作研讨会”在河南省南阳市南水北调干部学院举行。
“三农题材电影创作研讨会”现场(杜星寒摄)
来自影视界、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及业界领军人物相聚一堂深入探讨,精彩观点激烈交锋,碰撞出思想与智慧的火花。
“三农题材电影创作研讨会”现场(杨晓枫摄)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闫少非指出,剧本创作是电影的起点,找到好故事、创作好剧本是推动电影发展的重要环节,创作者应不忘初心,端正创作出发点,在“三农”题材电影创作过程中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站在“三农”立场去立意构思创作,深入实践,充分体验生活。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闫少非(杨晓枫摄)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王兵表示,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三农”影视大有可为,众多专家、学者及影视创作人员齐聚一堂,为“三农”题材影视创作建言献策、沟通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宝贵资源,希望创作者们通过影视作品宣传南阳,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王兵(杨晓枫摄)
著名演员、中国煤矿文工团原副团长郭凯敏结合自己导演脱贫攻坚主题电影《扶贫主任》的经历表示,目前电影的发展必须要有紧迫感,应该培养电影人对“三农”文化的认识,也要培养农民对电影的认识,同时电影人要有真情,要激活自己,才能激活观众。
著名演员、中国煤矿文工团原副团长郭凯敏(杨晓枫摄)
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导演范元介绍,自己目前的八部电影作品中有七部都是农村题材的作品,这跟自己青年时期曾下乡插队的经历有关,三年多的农村生活对自己影响特别大。他认为包括乡土文化在内的“三农”文化对我们民族的影响非常深远。他还介绍在筹拍《我的父亲焦裕禄》时,自己看了大量焦裕禄同志的资料,感觉整个人都燃烧了,为此在影片中加了一场焦裕禄陪母亲一起看岳母刺字的情节。
导演范元(杨晓枫摄)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电影部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农村电影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光磊介绍了以南水北调为主题、与中医药题材相关的影视创作计划。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电影部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农村电影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光磊(杨晓枫摄)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原局长刘建中还分享了2020年全国农村电影放映的基本数据,并指出“三农”题材电影的创作要多调研,深入生活多了解农民和农村的需要。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原局长刘建中(杨晓枫摄)
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建东认为,“三农”题材电影的创作,应从题材上更开拓一些,开阔思路的同时,要深入了解农村现状,创作农民更爱看的电影。
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建东(杨晓枫摄)
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弛认为,如果说“三农”题材电影的市场亟待开发,那不是题材的问题,而是创作方向的问题,创作者要清楚电影是拍给谁看的,要选择好自己的创作方向。国家一级编剧苏润娟也结合自己的“三农”题材电影创作计划,剖析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以什么样的角度反映“三农”题材的内容。
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弛(杨晓枫摄)
国家一级编剧苏润娟(杨晓枫摄)
随后,中国少年儿童电影学会副会长、著名演员黄禾(苗苗)宣读“2021中国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倡议书”,与会人员庄严签下姓名。
中国少年儿童电影学会副会长、著名演员黄禾(苗苗)(杨晓枫摄)
“三农题材电影创作研讨会”与会人员(杨晓枫摄)
同时,中国电影家协会农村题材电影工作委员会向全国电影工作者发出倡议: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文化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为抓住中国电影发展的黄金时期,加强“三农”题材电影创作,开拓创新,自觉担当使命责任,不断推动新时代乡村文化事业和农村题材电影事业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