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慌啥子嘛”,物资充足有保障
每位市民都要增加对传言的判断力,对于未经证实的信息要多些审慎。
“你抢的菜太多,吃不完,坏了;我进的货太多,卖不完,坏了。我们不要互相折磨,好不好?”疫情期间一再出现的商家花式提醒,这一次又被人们拿出来调侃。对于此时此刻身在成都,经历了多轮疫情的人们而言,这可谓是疫情期间的一种调剂。不过现实生活里,还是有不少人连夜涌进菜市、超市,抢购各类生活物资。
疫情当前,每个家庭适当储备一些生活必需品,实属正常。但要避免非理性的过度反应,尤其对一些往“最坏”方向引导的传言更应该保持高度警惕。事实上,从过往的经验来看,成都几乎每一次抢购行为,都被证明是不必要的,这一次也同样如此。
经历了多轮疫情,相关部门都明白,保供是战疫的关键一环。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只有确保主副食品生产、流通、供应,确保蔬菜、肉蛋奶、粮食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尽最大努力满足疫情防控物资需求,才能为抗疫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据媒体最新调查,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工作,积极采取措施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目前,蔬菜肉食供应是充足的,甚至有余力供应外省市场。比如,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正积极号召商户加大货源组织力度,并积极联络相关部门协调物流运输资源,畅通产品运输渠道,保障生鲜产品来货量。此外,该市场还规划了应急保供场地,作为城市生鲜农产品中转集散地使用,以保障城市应急供应。
疫情期间,不仅要保障好“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稳定供应,还需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就在今天,成都市场监管部门发布《成都市市场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明确将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借疫情防控之机囤积居奇、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这一切都表明,成都防疫模式下,在物资保障、稳物价上做好了充足准备,市民们大可不必担心。
这一次,部分居民非理性囤货行为再次说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不信谣不传谣的重要性,也非常现实地提醒,每位市民都要增加对传言的判断力,对于未经证实的信息要多些审慎。
“慌啥子嘛”,这是日常生活中很多成都市民的口头禅。面对当前的防疫生活,大家不妨也在心底默念——“慌啥子嘛”,别轻易被各类不实传言带偏了。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郑楚
编辑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