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国超20场马拉松赛事开跑,超30万人参赛……
今天,3月26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半马、全马比赛场次多达26场,其中,万人以上规模的赛事有17场,超30万跑友将踏上马拉松赛道。
3月26日开赛的马拉松赛事
2023首届苏州马拉松(江苏)2.5万人
2023桂林马拉松(广西)3万人
2023成都双遗马拉松(四川)3万人
2022横店马拉松(浙江)2.5万人
2023荆州马拉松(湖北)2万人
2022常州西太湖半程马拉松2万人
2022上合昆明马拉松(云南)1.5万人
2023南京溧水半程马拉松(江苏)1.2万人
2023丽水马拉松(浙江)1.5万人
2023深圳盐田半程马拉松(广东)1.5万人
2023绍兴上虞曹娥江半程马拉松(浙江)1.2万人
2023第三届中国女红军之路半程马拉松(贵州)1万人
2023安徽芜湖航空马拉松(安徽)1万人
2023杭州梦想小镇半程马拉松(浙江)1万人
2023杭州钱塘女子半程马拉松(浙江)1万人
2023永川马拉松(重庆)1万人
2022-2023重庆垫江牡丹马拉松1万人
2023上海长江半程马拉松(上海)3000人
2023美林湖半程马拉松(广东)2500人
2023阳山半程马拉松(江苏)5000人
2023梁子湖半程马拉松(湖北)4000人
2023杭州临安半程马拉松(浙江)5000人
2023生态齐河·黄河湿地马拉松赛(山东)5000人
首届重庆合川钓鱼城半程马拉松(重庆)5000人
2023玉环马拉松(浙江)3800人
2023浙江白水洋第三届桃花源半程马拉松(浙江)1500人
这个周末,你参赛吗?跑哪场马拉松?
一起聊聊吧~
新闻多看点
争相举办马拉松,对一座城市而言意味着什么?
第一笔账,是经济账。
目前,马拉松赛事一般以官方主办、专业赛事公司承办的模式运作。马拉松赛事的收入分为直接收入和衍生收入两部分。
直接收入有转播权、赞助商和报名费等,其中赞助商收入是直接收入的主要来源。比如说2019年的长沙马拉松,就有超过20家赞助商。这次赛事的直接经济效益就达到了1.28亿元。
衍生收入有纪念品、酒店、交通、鞋服装备等收入。《2019年中国马拉松人群与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跑者平均花费为1.1万元,主要花在跑步装备和赛事开销上。
很多跑者也会在参赛地消费。数据显示,一半的马拉松跑者有外地参赛的经历,其中71%的人会去品尝当地美食、特色小吃,64%则会选择在当地旅游。
相比直接收入,衍生收入更为可观。以上海马拉松为例,2019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带来直接经济效益3.28亿元,间接经济效益达11.45亿元,税收收入6794.09万元。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上海马拉松依旧带来4943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相关产业拉动效应达1.4亿元。
同时,马拉松热也带动了相关体育产业投资热。我国目前约有47万家体育赛事相关企业。近五年来,体育赛事相关企业年注册增速稳定在30%至40%,年注册量从2018年的4万家增长到2022年的11万家。
第二笔账,是形象账。
很多城市把办马拉松作为城市宣传的窗口,通过路线设置,不仅可以让来自各地的参赛选手置身其中感受城市魅力,也能让关注比赛的观众跟随视频画面欣赏体验城市变迁。一步一景,马拉松也就成了现代城市的“好导游”。
以杭州马拉松为例,比赛起点为杭州黄龙体育中心,终点设置在亚运会的主体育场“大莲花”,沿途经过北山街、杨公堤、之江路,遍赏西湖和钱塘江两岸美景。在国内,同样具有地域代表性的,还包括沿着海岸线奔跑的厦门马拉松,以及奔跑在古城墙上的西安城墙马拉松等。
还有城市把赛事活动当作城市推介的契机。如2017年绍兴马拉松时,当地宣布,在比赛日前后3天,全市19个景点免费开放。比赛也因此吸引到了来自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超过225个城市的选手报名参赛。
来源:橙柿互动记者毛迪内容综合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