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点亮新场景”全球领先!“场景之父”为何如此点赞?
很多人并未意识到,在互联网传播加速的当下,场景已经重塑了城市的名片。
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终身教授,新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团队领军人特里·尼科尔斯·克拉克(TerryNicholsClark),被誉为“场景之父”,自2004年开始聚焦场景研究。他和团队将目光方向芝加哥、多伦多、巴黎、首尔、伦敦和东京等国际化大都市,看他们的发展及动力机制与场景的关系。
3月7日~8日,红星新闻、澎湃新闻、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四大城市群主流媒体强强联手,共同推出全国“两会”特别策划——“‘城’势而上——探寻中国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线上论坛,集聚智慧之火花,为城市群未来发展之路,贡献亮与光。克拉克教授受邀参加论坛,并以“场景是种软实力”为题做线上演讲。
在演讲中,克拉克将成都与法国戛纳、意大利佛罗伦萨、美国芝加哥等世界城市放之同一视角,来关注它们如何以场景营城重塑城市名片。“在点亮新场景上,成都现在是全球领跑者,”克拉克对成都不吝赞叹。
整个春节期间,成都是中国版图上“最亮的那个崽”。
夜色下的锦江沿岸——从都江堰南桥到郫都三道堰,从琴台故径散花楼到339天府熊猫塔,从五岔子大桥、江滩公园到黄龙溪——同时点亮灯光,盘桓在成都的“火龙”仿若腾空飞翔,一路留下金色光辉。锦江末端的黄龙溪,重演了“岁岁春节烧火龙,烟花遍地乐融融”的场景,火树银花中,人在火中跳、龙在水中舞。一环路沿线商铺、绿化景观、公交站台同时亮灯,叮叮咚咚的一环路公交车挂起灯笼、亮起彩灯,载着乘客在年味儿中穿梭。
△游船驶过锦江边的合江亭
这些为“就地过年”准备的年味儿大餐,贡献了成都在牛年拿到“双第一”的成绩。春节黄金周,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成都接待总人数达1447.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7.6亿元,均位居全国第一,遥遥领先。
能让克拉克赞叹的实践案例当然不只是由于场景足够绚丽。
事实上,克拉克更关注场景作为一种策略去解决城市的问题。例如,韩国首尔关闭了市中心的一条河边的高速公路,为了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政府开始支持在地铁站的入口或附近举办公共音乐会,人群自然被导入进了地铁站,以此来“曲线治堵”。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曾有高发的交通事故率。当增加交警没有作用时,市长莫克斯干脆雇用了一群画着白脸的哑剧表演者来指挥交通。几年内,事故率下降了一多半。
回到成都,“点亮新场景”让克拉克给出如此高评价的重要原因,也在于其背后的营城“策略”——点亮锦江和一环路正是一种功能性策略,目的是借集聚人气的新场景激活当地的消费和业态,从而带动成都中心城区的有机更新。
△游船驶向锦江上的安顺廊桥
不妨回想三年前的五城区,尤其是一环路内的老街残巷、老旧的小区院落,面对新区的蓬勃生长,不免让人顿生“垂垂老矣”的惋惜,老城区的居民们也难免有被城市发展脚步抛下的不满。但如今,新的咖啡馆、美食街、汉服节在这里,网红点、打卡地在这里,新的商机和业态在这里,新的企业和年轻人也在这里。
从拯救老城区“空心化”的角度来看,成都“点亮新场景”给出的示范意义,不亚于首尔或波哥大给出的探索,因此也受到了克拉克的关注。
当然,成都“点亮新场景”的成功并不能简单被模仿。用克拉克的场景模型来分析,成都的场景实践最大程度上释放了“本土性”和“戏剧性”。也就是说,当多种场景元素叠加时,人们身在其中感受到的是源远流长的天府文化的召唤,并产生情感共鸣,在情感回荡的无形中增强了对地点的美好体验。
例如,猛追湾夜市坐落于原来的国营老厂,每晚8点以后,有歌手在此演唱上世纪80年代经典歌曲。彩色掩映下,是复古留声机及收音机风格的表演舞台旋律悠扬,把人带回了儿时那个老成都的夏天:游泳池里扑腾一下午后,伴着蝉鸣、叼着冰棍,悠闲地回家打开电视。
△猛追湾夜市
即使文化的物质载体已经在岁月中消弭,城市的历史依然可以与当下的人们对话。十二月市,源自北宋时期的成都,每月一个市集,每月一个主题,恰恰是历史上天府之国繁华富庶的明证。今年成都的新年“焕新”,把十二月市带回了现实。明灯闪烁、梅香袅袅、织锦飘逸,各种十二月市的元素组成打卡新景点,吸引了许多身着汉服的年轻人来拍照畅游。
消费、欲望、舒适物,场景里的种种元素与进入场景中的人互相引诱,这种交互作用形成了21世纪城市的“炼金术”。
探究成都成功的秘密,不能仅看锦江,也不能只着眼当下——
2017年以来成都将场景营城作为城市整体优化的一种策略,在全国率先挂牌成立市委社治委、新经济委、公园城市管理局等部门,致力于场景营造实践。
我们能看到——
成都的66个产业功能区推动重要生产场景、生活场景、生态场景的集中融合呈现,TOD综合开发把15分钟公共服务圈带到居民身边;
成都的人口吸附能力不断增强,2015年至2019年,常住人口分别比上年增加23万、126万、12.7万、28.5万、25.1万。
场景,如同磁极一样吸引着不同年龄和背景的新居民,让他们选择来成都,“像成都人那样生活”。
这给城市带来的效应远比当下的绚烂更为深远。研究表明,吸引一个科学家或软件工程师到城市来会激发一种乘数效应,使提供本地服务者的就业机会和薪资增加。旧金山的Twitter公司每引进一个软件工程师,社区就会多出五个新岗位,提供给咖啡师、私教、医生等。由此,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成都夜景
场景还有哪些可能?成都可能会突破的你的想象。日前,成都打破常规,允许汉服结婚证件照已经“惊呆”了网友,预告一下,合江亭的“爱情氛围组”即将上线,还有一大波婚恋新场景将启幕。
即使是再寻常不过的日常体验,只要有创意,也能打造出网红潜质的新场景。
当城市关注到人的价值和情感,并把城市策略落脚在生活场景中,城市总是迷人而年轻。
红星新闻记者钟茜妮
编辑刘宇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