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自然博物馆23日开馆,提前探馆先睹为快
红星新闻记者今(16)日了解到,位于成华大道的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将于11月23日开启开馆试运行。
作为西南地区建筑体量最大的自然博物馆,同时也是中国西部首座以地学为主要特色的自然科学博物馆,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注重展教并重、互动探究、多元体验,以“天·地·人·生·和”为主题,以“演化”为主线,从“过程”“现象”“机制”和“文化”入手,演绎四大主题板块。同时,该馆也是集科普教育、展陈展示、科学研究、精品典藏、智慧休闲于一体的大型自然科学博物馆。
在开馆试运行前,红星新闻记者已提前探馆,让大家通过文字与图片先睹为快。
成都自然博物馆
在成都理工大学旁,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伫立在那里,它的建筑外观形似岩石、又似雪山,由六个单体组成,单体间通过人行栈道和天桥长廊连接,共设有地上四层、地下一层。
同时,成都自然博物馆是成都首座不规则形态公共建筑,极具特色的建筑外形也曾一度让它成为施工难度最大的公共建筑。这座博物馆除了外观给人眼前一亮之感,其历史还可追溯到1960年。据悉,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始建于1960年,是中国西部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以地学类藏品为主的自然博物馆,同时也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高校博物馆之一。
成都自然博物馆夜景
走进该馆一楼,可以看到地质环境和矿产资源两个常设展厅。其中,地质环境厅建筑面积约962平方米,层高7米,主要展示宇宙与地球的形成、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四川盆地和成都平原的形成、四川丰富的地学旅游资源、四川易发的地质灾害类型,以及防灾减灾与科技应用等内容。
矿产资源厅(图据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在地质环境厅旁的矿产资源厅内,展示了矿产、矿物、宝玉石等自然资源的种类和特征。展厅中,颜色和形状各异的矿石在灯光下闪烁着史前神秘的光泽。
成都自然博物馆地质环境厅高仿真还原的太阳系
在二楼,每位游客都必前往观看的合川马门溪龙威猛地站立在龙行川渝厅,它长达24米,真化石含量达80%以上,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如果你对恐龙化石还不了解,可以抬头看到正面墙上,巨幅投影绘制了恐龙生活时代的场景,向游客讲述着马门溪龙的一生。此外,在龙行川渝厅、恐龙探秘厅内游客还将看到几十具来自全球的恐龙化石,足以让游客大饱眼福。
龙行川渝厅里的马门溪龙化石
在博物馆三楼,是生命探源厅、缤纷生命厅两个展厅。生命探源厅、缤纷生命厅策展人夏宇飞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在展厅内,可以回溯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壮阔历史,也能领略今日地球多姿多彩的生灵万物,其中,在生命探源厅,除了镇馆之宝——大竹重庆鱼外,也不要错过一些小展品,因为它们有大故事,例如三叶虫的爬痕,鱼粪石,怀孕的鱼龙化石,精美的五尖张和兽等。
大竹重庆鱼
此外,游客还能在缤纷生命厅领略到生命的丰富多彩,“在成都各大湿地公园,我们能够看到白鹭,走进馆内,可以了解到,白鹭在生物学上也分为很多种类,常见的有大白鹭和小白鹭,在馆里了解这些知识后,等出门看到它们时,能迅速叫出它们的名字。”夏宇飞继续介绍道,进入缤纷生命展厅有一具大象的骨架,是越南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胡志明曾赠送的国礼——亚洲象坎赞,堪称馆里的明星展品。
亚洲象坎赞
馆里的羚牛叫四川羚牛,它同我们熟悉的秦岭羚牛现在被分成两个物种了,它们的毛色比较深,不像秦岭羚牛那样全身金黄。羚牛虽然很可爱,但它们脾气却很暴躁,一旦在野外遇到它们,一定要赶紧跑保持距离。
四川羚牛
这个馆里,不乏马来貘、红毛猩猩、美洲虎等全球性的珍稀动物,都是难得的珍品,同时也希望它们能够唤起我们的保护意识。“最后,老馆曾经的明星娃娃鱼,虽然已经变成标本,但它现在就趴在新展厅的二层,能够陪伴更多人的童年,点燃更多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夏宇飞说。
娃娃鱼
红星新闻记者曾琦编辑曾琦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